主页 > 学术研究 >

第二期“山东文艺大讲堂”成功举办,中国艺术

2021-09-06 14:11

10月22日,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,山东省美术家协会、山东美术馆协办,山东艺术网、《山东艺术》杂志、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承办,以“‘三大国展’齐聚山东 共庆新中国70华诞”为主题的第二期“山东文艺大讲堂”如约而至。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教授、古代研究室主任、博士生导师杭春晓带来题为《1980年代以来的水墨创作——从“水墨”概念谈起》的讲座。

 

1.jpg

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教授、古代研究室主任、博士生导师杭春晓

 

新水墨、现代水墨、实验水墨、抽象水墨、当代水墨、观念水墨,这些“水墨”你都了解吗?分得清楚吗?在这些概念背后,“水墨”到底是什么?讲座中,杭春晓教授逐一解开“水墨”的面纱,从绘画史的角度为大家揭示出概念后面隐藏的认知观念的嬗变,进而厘清“水墨”与传统的关系、与西方的关系,带来对当代“水墨”的建设性思考。讲座现场气氛热烈,听众们积极互动,讲座结束了大家依然意犹未尽。讲座结束后,杭春晓接受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专访,畅谈中国画创作的创新与发展,以及他眼中好的中国画创作。

 

2.jpg

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、山东美术馆馆长张望

 

本期“山东文艺大讲堂”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、山东美术馆馆长张望主持。

 

中国画创作的问题不是工笔与写意谁强谁弱的问题 

杭春晓认为,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作为国家级美术展览会,与水墨画的当代史息息相关,讲座以近40年来的“水墨创作”为对象,旨在为理解全国美展提供新的视角。

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开幕后,许多专家和观众发现,中国画展中工笔画的入选数量不断攀升,水墨写意的作品处于相对弱势,而介于写意、工笔的作品逐渐增多。有的专家随即提出中国画创作不要把写意丢失太多,还应把它捡回来,并注重时代需求和审美特点,这才是中国画发展需要紧扣的一个主题。

对于大家普遍讨论的工笔与写意谁强谁弱的问题,杭春晓认为,把中国画的问题简单地认为是工笔、水墨写意的问题,很有可能会把真实的问题给遮蔽了。“工笔、写意只是一种创作的实现方式,关键是这种方式呈现了什么新的关于艺术的问题、看法,而不能只是简单地工笔多写意少就发展写意。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的问题,不是简单增强写意创作就能解决的。”

杭春晓称,一个权威性的美术大展既要尊重传统,真实地呈现出传统高级在哪儿,还要关注时代,关注当下发生的问题。工笔画在20世纪的中国被提出,是在中国本土文化中被重新激活的概念,是为了应对西方绘画的冲击,工笔绘画从产生起就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。

 

分享按钮

友情链接